现处于今年这个作为NBA成立75周年的赛季,在NBA之中展开过打球活动的球员数量已经超出4000人,NBA的前身BAA于1946年创立,在三年之后,彼时的BAA与NBL进行合并进而成为了如今大家所熟知听到的NBA联盟。
在NBA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,联盟的架构持续发生着演变,球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,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的具有天赋的球员,其中包含本赛季处于领先位置的三位MVP候选人,持续不断地把联盟朝着新的高度推进。
伴随联盟出现变化,球员同样处在变化之中。比如说,在1946至47赛季时,BAA中球员的平均身高是6尺2寸,要是把这6尺2寸换算成为米的话,大概是1.88米。到了如今,在联盟里身高低于6尺2寸的球员仅仅占比14% 。
选取身高,以及体重,还有年龄,再加上国际球员数量增加等方面,以此为切入点来呈现NBA球员的变化,进而探究这样的变化究竟能够揭示出联盟的过去、现在以及未来的哪些情况。
球员人数
在1949年到1950赛季,也就是BAA与NBL合并之后的那个赛季,NBA当时仅有17支球队。虽然合并了NBL联赛,然而NBA却是在1950年才首次有黑人球员出现,这比美国职业棒球联盟晚了3年,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的第一位黑人球员是杰基 - 罗宾森。到了2020年至2021赛季,NBA有73%的球员是黑人或者是非裔美国人。
从1955年至1956年这个赛季开始,一直到1960年至1961年这个赛季球迷网,在此期间,联盟之中的球队数量出现了下降,降至8支,而且每个赛季参与比赛的球员人数是不到100名的。
从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 NBA 联盟球队数量大幅扩容后,参赛球员人数便持续稳步上升。在 20 世纪末略有短暂下降后,球队阵容人数于 2005 年快速升至 15 人代替了之前的伤病名单及 12 人激活情况,且在 2017 年又增至 17 人,其中包含 2 名双向合同球员。
今年,因新冠病毒疫情产生影响,球队的阵容名单甚至多达20+。所以,当太阳队新秀加里布埃尔 - 伦德伯格在周日首次登场亮相 ,致使他成为联盟本赛季第600名出场的球员,这个记录恐怕会维持好长一段时间了。
存在这样一位球员,他是联盟里第600名出场的,还是第一位来自丹麦的,篮球在除美国外地区的受欢迎程度有显著增长,这得益于大卫 - 斯特恩在担任NBA总裁的30年任期当中对NBA进行的全球推广,而这推广也助力NBA发现了诸多有天赋的国际球员。
在BAA联赛的首个赛季,有少部分加拿大人,其中包括汉克 - 比亚萨蒂,他出生于意大利,后来移民到了加拿大。在未来的几十年里,有一些球员,他们出生在美国以外的地方,却在美国成长,并进入了联盟。但是,一直到哈基姆 - 奥拉朱旺这个时候,没有任何一个在北美以外长大的球员,能够在NBA中产生影响力。
1992年,梦之队步入巴塞罗那奥运会赛场,此后,越来越多NBA球员投身FIBA赛事,NBA国际球员数量急剧蹿升。2014 - 15赛季,NBA所有球员参赛分钟数里,超20%归属于在美国以外成长起来的球员,这表明场上5个人中便有一位是国际球员 。
球员的平均尺寸和年龄
我们先从职业篮球球员与普通人群最具差异的特征着手,那便是:身高。美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大概是5尺9寸,换算成米约为1.75米。在NBA本赛季当中,仅有黄蜂队的后卫小托马斯的身高是5尺9寸或者更矮 。

NBA成立之后,由于大个子渐渐取代小个子,球队阵容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。加权平均身高,先是在1950 - 51赛季以得分加权,而后以出场时间加权,在1959 - 60赛季有巨大跃升,这要归功于张伯伦,在那个赛季他于费城勇士队打了3338分钟 。
1986 - 87赛季时,NBA的加权平均身高达到峰值,为6尺7.3寸,也就是约2.02米,此后的30多年间,基本维持在6尺7寸左右,即约2米,直到2019 - 20赛季联盟采集了更精确身高数据,从那时起,加权平均身高下降到了6尺6寸,也就是约1.98米。
另一个有意思的知识点是,平均身高跟加权平均身高存在差异,在联盟最初的20年当中,加权平均身高比简单平均身高要大,这表明在场上的那些球员平均身高比在板凳席的球员高,在ABA合并之后的多数时间,此种情况有了改变,原因在于球队更倾向于在板凳席靠后的位置储备身材高大者,用以应对处于统治地位的低位球员,在过去的三个赛季里,这种趋势出现了反向变化,当下球队更担忧锋线球员数量是否充足.
在球员们的身高呈现出增长态势的情况下,他们的体重也处于增加状态。按照分钟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平均体重,在2010 - 11赛季时抵达了高峰值,这个峰值是222.7磅,换算过来大约是101公斤,简单的平均体重是225磅。在此之后,鉴于现代NBA对于速度、力量以及投射能力愈发着重强调,体重相关的数据便开始出现下降情况。
最后,让我们再看一下平均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。
一开始的联盟,职业生涯持续久不一定就有利益可获取,于是年轻且具天赋的球员很快就替代了年纪大的球员,这便使得整个联盟变得比较年轻了。加权平均年龄的最低记载是在1951至52赛季,为26.36岁,虽说在那个时候,从事职业篮球赛事甚至都不在普通人的思考范围之内。
在球队阵容以持续进步的年轻球员为主的情况下,加权平均年龄常常明显超越简单平均年龄。上世纪 90 年代,平均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都呈现出上升态势,这主要源于薪水的提升使 30 多岁的球员继续打球变得有经济收益,以及健康和营养的进步让球员能够维持高水平的时间更长。1998 - 99 的缩水赛季,35 岁的卡尔 - 马龙荣获常规赛的 MVP,那个赛季联盟的加权平均年龄是 28.6 岁,简单平均年龄为 28 岁。
选秀年龄小的球员进入联盟变得越发普遍起来,联盟的平均年龄朝着过去三十年迈进,逐渐开始变小了。在过去三年当中,出现了显著的下降情形,尤其是简单平均年龄方面,鉴于NBA球员只有前4个赛季才具备和球队签下双向合同的资格 。
中位数球员
在给定的时间点,哪些球员最能代表联盟呢?
这三个标准是我们的主要依据,分别是身高,年龄,还有球衣号码,数据源自详尽数据库,通过这三个维度去找出当赛季最匹配联盟中位数的球员,这无法确保给出最佳的首个答案,不过它们相当契合 。
这些球员是仅限于一个赛季至少得到500分,或者出战1000分钟的,在这里面,有NBA75大的乔丹,还有奥斯卡 - 罗伯特森,然而也存在一些表现平平的球员,以下便是详细列表。
NBA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