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球的岁月已经过去二十多年,最让人难受的感慨是:小前锋这个位置,要想成为传奇人物,必须先把自己锻炼成万能选手。

前些天看到一份关于历史前五小前锋的排名,伦纳德排在最后,J博士位于第四位,杜兰特第三,伯德第二,詹姆斯则是第一名。

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名次,而是——那五个家伙究竟把“小前”变出了多少种离奇花样?
先说伦纳德。
在猛龙队效力期间,他依靠一条功能不全的左腿,连续击败了费城76人、密尔沃基雄鹿以及金州勇士等多支强队。
关键球手起刀落,对面箭头被他锁得怀疑人生。
他两次获得DPOY称号绝非虚名,每当他在三分线外出现,对方后卫就会变得束手束脚,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。
遗憾,腿部突然失去功能,冠军奖杯未能接触,统计信息时断时续,最终排名定格于第五位。
J博士,70年代的空中飞人。
那个时期NBA的打法还没如今这么华丽球迷网,他率先展示了转体后仰跳投、底线弧线球等技巧,这些招式即便在当今也是最佳回合的常见镜头,他赢得了三次总冠军和四次常规赛MVP,是球队的门面人物,并且无意中将NBA从录像带播放阶段带入了全球同步转播的时代。
没有他,后来那些飞天遁地的锋线得少一半灵感。
杜兰特,得分机器里的瑞士军刀。

最年轻得分王,4次加冕,跟腱断之前场均30分像喝水。
勇士那几年,他不仅擅长得分,还能在三分线外传球,每场能送出4次助攻并抢下7个篮板,把原先的“单打独斗”打法改进成了“整体配合”的模式。
没那次伤病,三连冠+三连FMVP真有可能写进历史。
伯德,80年代的篮球大脑。
3冠3MVP,场均20+10,投篮、传球、垃圾话全拉满。
背伤让他提前减速,可只要站在场上,他就是绿军的定海神针。
魔术师和他黑白对决,把NBA收视率从地板拉到天花板。
詹姆斯,4冠,历史得分王。
其余人十年称霸,他二十年称王。一号到五号位都能胜任,进攻时坚不可摧,防守时势不可挡。
更加荒唐的是,他在赛场之外还创办教育机构、评论公共事务,硬是让篮球项目转型为跨领域品牌。
看完只想说一句:小前锋这活儿,真不是人干的。
能攻、能防、能组织、能卖票,还得保证身体不碎。
榜单上这五位,把“万金油”三个字写成了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