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9日NBA关键球能力数据统计:詹姆斯居首,威少惨不忍睹?

发布人:球迷网 信息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24直播网 人气:

九月二十九日,北京时刻,知名媒体NBA公布了对NBA球员在关键时刻投篮表现的数据统计,其中勒布朗·詹姆斯投中的高难度进球数量最为突出,而凯文·杜兰特、斯蒂芬·库里等球星,尽管声名显赫,但在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,却只能被评定为一般水准,拉塞尔·威斯布鲁克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糟糕,下面将具体展示相关统计信息。

詹姆斯关键球能力_NBA关键球数据统计_nba科比生涯十佳球

在此之前,先要指出,相当一部分球迷,心中公认的关键先生,只依据赛场记忆,不考虑统计资料,毫无疑问,说到关键时刻的表现,除了乔丹,很多人会想到科比、杜兰特,还有库里,奥尼尔、麦迪等人也表示过,若要挑选最后出手的球员,他们倾向于把球交给杜兰特,当然,也有人提出过库里,以及科比。

那么从数据角度分析,具体表现怎样?回顾多年NBA季后赛赛事,选出投关键球最出色的60名球员,横轴代表命中次数,纵轴代表得分比率。

nba科比生涯十佳球_NBA关键球数据统计_詹姆斯关键球能力

詹姆斯投进关键球最多,得分最多

詹姆斯生涯投中关键球总数逾460个,估计接近500个,较第二名的科比多出百多余个。投篮表现,略逊于一般水准,有效投篮百分比大约在五成三,影响其表现的主要因素,源于在洛杉矶时期的经历,自勒布朗·詹姆斯加入球队后,他很少在重要比赛中有关键表现,尽管出手次数频繁,但命中球不多,这也使得他的整体表现有所下降,在迈阿密热火与克利夫兰骑士效力期间,才是他的黄金阶段,当时对阵步行者,以及对阵猛龙的绝杀球,都十分精彩。

科比队友关键球能力最强

通常情况下,无论是职业篮球运动员还是普通观众,都普遍认为科比在关键时刻的表现非常出色,然而实际上,他投中的那些决定胜负的进球数量确实相当可观,累计大约有380个,不过他的真实命中率也仅仅维持在53%附近,这个数值仍然低于一般水准。

而科比的同队队友,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,总共有四名球员入选,分别是霍里、加索尔、费舍尔、奥尼尔。

霍里整个职业生涯的表现,可以说并不突出,唯独关键时刻发挥出色,他正是凭借这一特长获得收入,在2000到2001年的总决赛中,霍里接到科比传球,投中制胜三分,决定了比赛结果,在2001-2002赛季,霍里在西部决赛第四回合,再次投出绝杀球,他的关键球命中率,明显领先于其他球员,属于顶尖水平。

费舍尔和加索尔在关键时刻的投篮效率极高,霍里同样出色,奥尼尔的表现也很可观,虽不算顶尖球迷网,却胜过科比。难怪湖人队屡获殊荣,面对他们时防守极为困难,简直不知从何下手。

哈登被低估了

不考虑实际表现的话,人们普遍认为哈登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不够强硬,尽管他在整个职业生涯里,展现出的领导才能,得分技巧,以及串联进攻的本领,都极其优秀,给球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,可每逢重要关头,他总会让人失望。不过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,发现哈登在关键球上的投篮准确率高达六成,并且命中球的总数位列前茅,这样的发挥其实已经相当出色了。

杜兰特,被高估了

相比之下,杜兰特的发挥似乎有些被过度夸大了,假如没有相关统计,如果在街头随机询问,大约有八成的人会认定最后那记投篮应该归功于杜兰特,然而根据数据记录,杜兰特的实际投篮准确率,不仅低于科比,也低于詹姆斯,其数值在五十一到五十二个百分点之间,并且投中的次数也相对较少,事实上,在小前锋的位置上,前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著名球员皮尔斯,作为关键球员的表现要比他出色,不过也许如果把这个问题提给皮尔斯,他可能也会倾向于选择杜兰特。

穆雷比约基奇强很多

球迷们普遍了解,在NBA赛事中,约基奇堪称杰出球员,这一点毋庸置疑,即便他能力超群,但球队的关键战役仍需穆雷担当重任,穆雷在相关统计中,真实命中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三,几乎接近这个数值,而约基奇的数据大约在百分之五十一,因此,不少人认为约基奇缺乏队友支持,然而,换个角度思考,倘若没有穆雷,掘金或许难以赢得总冠军。

威少惨不忍睹

难以形容的是,威少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或许不尽如人意,其实他的关键时刻处理球水平相当糟糕,通常只有45%的准确度,这已经算是较差的了,而威少的实际投篮精准度大约在40%上下,打个比方,这60名球员里最没用的那拨人,算是电动车,威少好比滴滴青桔,或者像小黄车,当别人都抵达目的地时,他还在路上。

这份排名并非完全体现球员在关键时刻的表现,实际情况是普通角色球员往往表现更出色,他们的真实命中率也相对较高,而一些顶级球星却未能达到预期,例如詹姆斯,科比,杜兰特,韦德,邓肯,约基奇,他们的数据均低于正常水准,这揭示了超级巨星在关键时刻会面对更严密的防守,因此投篮命中率自然会受到影响,总而言之,这项统计能够揭示部分现象,但无法涵盖所有情况。

NBA关键时刻出场次数统计名单!勒布朗领衔榜首,布莱恩特搭档表现突出,拉塞尔数据实在难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