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篮球界中,CUBA被视为大学篮球的顶尖赛事,理应是向职业联赛提供后备力量的关键平台。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沮丧,CUBA尚未达到为CBA培养合格选手的要求。众多球员参加CUBA的主要动机,是为了获得学历资格。以清华大学为例,用五年时间换取学历,从职业篮球培养的角度分析,这种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。同去美国参与NCAA训练两三年的人球迷网,他们能获得更充实的比赛经历,也能经受更高层次的竞争锻炼,等他们回到国内,往往比其他人更有优势,也更容易在CBA联赛中站住脚跟。
审视 CBA 选秀机制,会发现其设置存在不少不合理环节。参赛球员在选拔环节,完全无法决定自己的归属,而各俱乐部也失去了自由挑选选手的权力。这种双方都感到无力的状况,使得选拔活动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。当前,俱乐部背地聘请选手的情况十分普遍,而且费用非常少,这无疑使官方的选拔制度更加难堪,也在一定层面损害了选拔市场的公正性和标准性。


选秀权分配的现行方式引发广泛批评。排名靠前的队伍直接得到高顺位选秀机会,表面意图是协调各队水平,维护联赛竞争的公平性。但这一措施存在明显弊端。那些在青年培养体系上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强队,反而难以获得有利的选秀位置。像广东宏远、辽宁本钢这些团队,一直很看重年轻球员的培养,可是因为比赛成绩好,在挑选新人的时候,常常只能得到别人不要的选手,这种情况让那些一直认真做青训的俱乐部感到很不公平,也让他们不想再往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,从长远角度说,这对中国篮球人才的积累和增强很不利。
中国篮球联赛的选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,已经制约了其正常发展。若不对 CUBA 的后备人才培养方法加以改进,也不对 CBA 的球员选拔制度进行反思和调整,那么中国篮球的前景将愈发黯淡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、公平公正且契合篮球发展规律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,才能让众多有天赋的运动员崭露头角,为 CBA 联赛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,最终促进中国篮球事业取得根本性的进步。